此生全力以赴做教師
http://www.0fd76bnv.cn2025年11月20日 09:33教育裝備網
趙艷文,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教師,中小學語文正高級教師,曾獲“河北省師德先進個人”“河北省優秀教師”“秦皇島市教書育人楷模”等榮譽稱號,曾主持或參加8項國家級、省市級課題,發表16篇論文,150余次獲得省市區各級各類獎項。
1985年7月,19歲的我從中師畢業,懷揣著一個樸素而美好的愿望:向全國優秀教師看齊,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老師。
懷抱“熱愛”和“仁愛”當老師
工作之初,我被分配在一所缺乏教研氛圍的學校,教學設施僅有一支粉筆、一本教材、一本教參,更沒有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。但我沒有得過且過,而是把時間和精力全部用于鉆研教材、批改作業、輔導學生。沒有教具,就動手制作;自己不會做,就找親友幫忙;精心研讀每期雜志,學習先進經驗,反思教學得失。
1991年,我被調到了家附近的農村分校。那里師資短缺,條件更苦,離中心校遠,更沒有人過問我的教學。拿起數學書,我很茫然,不知道該怎么教。但我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:假期里,我提前備好所有的課,開學后再復備,不斷訂正。晚上我常備課、查資料到深夜。冬天寒風刺骨,手腳凍傷,我堅持獨自在辦公室備課、批改作業。
我始終以“愛”字為核心當老師,尤其關心、愛護留守兒童、隨遷子女。學生小梁(化名)因父親務工下班晚,我就晚上陪他在學校寫兩小時作業;聽說他沉迷游戲、不聽管教,我就耐心開導他,更加關注他的學習。最終,小梁順利考上了大學。
教學反思是成長催化劑
沒有名師指導,我就把教學反思當作研究教學的重要方法。無論多忙,每節課結束后,我都會靜下心來思考:知識點是否清晰透徹?重難點是否突破?學生的疑點是否解答?……每天晚上,我都要寫教后記,記下所疑所困等。這些教后記成了我寶貴的財富,我經常翻閱它,作為備課、輔導的依據。
記得第一次講數位順序這個知識點,雖然我反復強調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,但板書計數單位時,我卻按書寫習慣寫成了“個、十、百、千”,結果多數學生書寫出錯。如把“1542”寫成了“2451”。發現問題后,我馬上補救,但個別學生仍受影響。從此,我把這件事寫進教后記,當作反面教材提醒自己。
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難點,對農村學生來說更難。我教的一個班期末考試時,應用題正確率達到95%,這源于我對教學的反思:學生覺得應用題難,一是不了解題型結構,二是不會讀題,三是不會推敲題意,也不會用線段圖輔助分析。針對這些問題,我先帶著學生復習了11種簡單應用題,教他們畫線段圖,讓他們熟練掌握每種應用題的結構、算理。講例題時盡量巧設坡度,由淺入深。做應用題時,我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讀題,找到關鍵句,畫出重點詞,標明條件和問題,畫出線段圖,并讓他們講思考過程、列式依據。曾經“做5題錯4題”的學生在考試時,拿起應用題就能很快列式了,這讓我更加堅信“教學反思能讓課堂更高效”。
三四年反思下來,我的教學水平明顯提高,學生說我的課好懂,“清、透、活”也成了我上數學課的特色。
課題研究是成長加速器
我所在的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,多數學生學習動力不足,缺乏學習方法。
2004年,我被調到初中部教語文。我從激發潛能、培養創新能力、少教多學等方面進行課題研究,最終確定了“少教多學”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原則。
學生在自主學習時,常常不知如何有效地學習。我會指出他們學法上的不當之處,給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學習方法,幫助他們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有效學法。“自主學習、自主發展”是河北省廣泛開展研究的課題,雖然我不是實驗校教師,但我仍積極投身其中,努力探索符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路子。
教師的成長固然需要好的環境支持,但更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。很快我就要退休了,但我還在一如既往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變革。讓學生們學會學習,學會生存,為他們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,是一件多么值得全力以赴的事情。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











首頁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