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要“開學經濟” 也要“經濟開學”
http://www.0fd76bnv.cn2025年09月03日 09:08教育裝備網
新學期的到來催生了新一輪的“開學經濟”熱,小到幼兒園、大到大學生,都忙著采購新一輪的上學裝備。日前有媒體報道,在南昌,文具、教輔書籍、電子產品、體育用品等開學剛需品類銷量顯著增長,消費熱潮持續升溫。
從經濟學角度看,“開學經濟”對教育的直接成本并沒有明顯影響,更多的是影響教育的間接成本。“開學經濟”熱背后反映的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傾心投入,但開學熱不應只關注“經濟熱”,教育本應以心育心、以行導行,“開學經濟”的核心目標應是服務教育教學本身。
生活需要儀式感。在新學期給孩子適度添置開學用品是人之常情。然而,據媒體報道,今年的“開學經濟”也存在一些學生盲目追求網紅產品、瘋狂采購后發現不少東西根本用不著等現象,有的學生為達目的甚至和家長發生沖突,揚言“別的同學都在買”等,值得關注。
既要“開學經濟”,也要“經濟開學”。回望改革開放之初,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,當時的學生在開學季能有一個新書包、新文具盒或家長給做一件新衣服,就足夠他們歡欣雀躍了。如今,得益于中國經濟數十年來的騰飛,學生們能夠享受到的物質條件早已今非昔比,以至于開學季成為不少商家眼中賺錢的“旺季”,甚至出現了“開學經濟”這一概念。然而,物質極大豐富、消費持續升級的同時,我們更應提倡理性、節儉的消費理念。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價值觀、消費觀的引導,讓理性消費、節儉節約成為學生們的行動自覺。例如,利用跳蚤市場組織二手物品交換,鼓勵學生循環利用資源。
少年兒童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階段,難免受到社會上一些風潮的影響,存在攀比、從眾心理,盲目追捧一些所謂的“時尚單品”“明星帶貨”產品,卻無視自身是否真正需要或父母的錢包是否能夠承受。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,家長作為孩子消費的“出資方”,應擺正心態,不應為了所謂的“面子”,“打腫臉充胖子”一味予以滿足。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需求,更要加強對孩子的品格塑造和綜合素質培養,要認識到新學期真正的好“裝備”,是求知的熱情與向上的動力。無論給孩子買多么昂貴的文具、數碼產品、體育用品,都不如幫孩子樹立對學習自發的熱愛更值得投入,這才是真正的“里子”。
開學季,家長應深入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和真實心態,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,把“買得安心,用得放心”擺在第一位,以“實在實惠”為基本消費取向,讓孩子在新學期有新進步。
(作者系江西水利電力大學經濟師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